- 相關推薦
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
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,你有什么總結呢?寫一份讀后感,記錄收獲與付出吧。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?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,歡迎大家分享。
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1
專心閱讀一篇唯美的散文,是性情的陶冶,是心靈的凈化。朱自清的《歌聲》便是這樣的一篇短而精美的散文。
此篇作于1921年11月,共413字,簡短、精美。作者把在聽了一場音樂會后帶來心靈的愉悅感受抒發(fā)出來。本來是聽覺的享受,卻在作者筆下轉換成視覺和嗅覺的感受,這感受如同春風拂面,身心都處在春天的陽光里,令作者“神迷心醉”。
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,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。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,經(jīng)了那細雨,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;踏著只覺越發(fā)滑膩可愛了。(作者回想昨天晚上參加音樂會,這時的心情極好。想象一個暮春的早晨,微風吹拂像是愛人吻手時的鼻腔呼出的氣息,和著愛人的.腳步,慢步在甬道上,細雨也好像成了潤濕肌膚的乳油了。)
這是在花園里。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。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,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(fā)了。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,我能看到他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,冷落的紫,和苦笑的白與綠。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,現(xiàn)有都帶了黯淡的顏色!浅钪即旱匿N歇么?是感著芳春的困倦么?(把音樂會當作百花園,作者在這百花園中欣賞著花落時節(jié)余香的清夢,沒有暮春的傷感。還在笑問“春歸何處”?可見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在盡情享受著暮春的美。)
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;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。園外田畝和沼澤里,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,少壯的麥,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。這些雖非甜美,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,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。(音樂會的歌聲中,仿佛又顯現(xiàn)著一片紅肥綠瘦的田園,作者嗅覺到田園的氣息;這時的作者,盡情享受春風下的田園風光。)
朱自清這篇散文用句不多,卻把一個徘徊在理想與現(xiàn)實邊緣的青年知識分子內心世界刻畫得透徹至極。亂世中的青年何以為身?這種徘徊思維在他的《匆匆》一篇中已完全體現(xiàn)了,這篇文章則是他在妄想逃避現(xiàn)實時,一時的自我安慰。知識分子到底不是工、農大老粗們,他們的思想必然會帶上纏綿悱惻情調,而這種情調正是我們現(xiàn)今這個浮躁社會所缺乏的。
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2
當時,朱自清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教書。不久,中國公學鬧起風潮,他被學校保守派攆走了。但僅僅幾個月的上海生活,對他來說,很有意義。他在中國公學結識到一直敬愛的葉圣陶,兩人意氣相投,以后來往非常密切。中國公學還有一位詩人、朱自清的好友劉延陵。他們三人一起商量,并和在北京的俞平伯聯(lián)系,籌備創(chuàng)辦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新詩雜志《詩》月刊(1922年1月創(chuàng)刊)。
那時,朱自清是剛剛走上社會的二十三歲青年。他一方面確實感覺到反動派對他們的精神上的重壓,一方面又因為遇到新文學運動上的知己朋友,心里洋溢著青春的熱情!陡杪暋访鑼懙挠∠箫L光就是他向往的一個理想鄉(xiāng)。到“中西音樂歌舞大會”去聽“三曲清歌”的朱自清,暫時忘掉學校風潮等煩瑣世事,心滿意足地沈湎于幻想世界。他從“歌聲”聯(lián)想起“一個暮春的早晨”。同時,音樂變成雨點灑落到詩人的臉上,“引起潤澤,輕松的感覺”。接著,他的手感覺到“新鮮的微風”,他的腳感覺到“滑膩可愛的甬道”。這一段文章都是訴諸觸覺的。下一段描述,給人的視覺留下深刻的`印象,詩人在“花園”看到五彩繽紛的“群花”。朱自清對顏色的感受能力極其豐富,與眾不同!疤耢o的紅”“冷落的紫”“苦笑的白與綠”是什么樣的顏色?讀者不發(fā)揮詩的想象力,是不能了解這句話的含義的。最后是依靠嗅覺的一段描述。詩人聞到“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”“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,”,還有“清新的蒸氣”。從聽覺開始,依次喚起觸覺、視覺、嗅覺,最后回到聽覺,《歌聲》的結構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。另外,還有三個技巧上的特點。第一個特點是卓越的比喻。把“新鮮的微風”比作“愛人的鼻息”,“把“白礬石的甬道”喻為“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”,這是直喻。上面已提到的“恬靜的紅”“冷落的紫”“苦笑的白與綠”,可以說是一種隱喻。這些喻言有力地喚起讀者的聯(lián)想,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。第二個特點是擬人法,“花園”里的“群花”做著“清夢”,她們像是“愁著芳春的銷歇”“感著芳春的困倦”似的。這幾句話使人感到她們“甜軟的光澤”中的生命,并且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親切的印象。第三個特點是精巧的措詞。意思差不多一樣的“像~一樣”“正如~”“~般”“~似的”等詞語,他故意分別使用。
“霏霏的”“薄薄的”“蒙蒙的”“涓涓的”等疊詞,故意多用。陳述句里,有時穿插著一些推測句和疑問句。這些修辭上的工夫,把這個小品接近于一篇詩。讀起來,有節(jié)奏感,又和諧,又流暢。對朱自清早期散文,葉圣陶曾經(jīng)給以嚴厲的批評,說:“都有點做作,太過于注重修辭,見得不怎么自然”(《朱佩弦先生》)。但這可能是因為關系親密而敢說的苛刻話!陡杪暋方o人的印象是“樸素”“淡雅”,絕不是“浮華”“造作”。它是一篇富有朝氣的青年詩人流露出自己心象世界的好作品。
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3
讀朱自清的文章,或許是歷史的原因,民國的文章仍保留著前清古文的特點,特別精煉,有非常流暢,自然,體現(xiàn)了對文字的駕馭,對藝術的追求,感覺作者自己寫文字也應有深深的陶醉感吧。
下午讀朱先生的歌聲等文章,真是被他的高度的藝術性折服了。周圍的景致在他的感官體會下,像小河細細的'流淌出來,變成了詩和畫,有的地方又像他的隱語,我們局外人,里面的東西,我們怎能看的盡呢!“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,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,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,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,像愛人的鼻息吹著我的手一樣,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,經(jīng)了那細雨,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,踏著越發(fā)感覺滑膩可愛了。”周圍的景致成了作者思想的一部分,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,我們每天都在物和景中浸泡,甚至去天南地北,隨著滾滾人流,到處走馬觀花,我們又能看出多少景中的東西呢?寶貝在我們手中,我們都要把它扔掉,我們不認識他,不了解他,又怎知它的價值呢?
記得有個故事,說一個小女孩對著一簇花說話,大人很好奇,問小女孩說什么呢?小女孩說,我對她說,你長得真漂亮啊!我們對物的純真像小女孩對花,對景的愛戀像朱先生一樣,再能見景而沉醉其中了。
【讀朱自清散文歌聲有感】相關文章:
朱自清經(jīng)典散文節(jié)選07-22
讀《朱自清散文集》有感01-29
朱自清散文讀書筆記10-22
朱自清散文讀后感11-19
《朱自清散文》讀后感01-31
《朱自清散文》讀后感02-04
朱自清的散文讀書筆記范文09-09
朱自清散文作品《背影》讀后感08-09
《朱自清散文集》讀后感02-04
朱自清散文集的讀后感02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