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蘭詩最后一段演變而來的成語
《木蘭詩》是中國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,郭茂倩《樂府詩集》歸入《橫吹曲辭·梁鼓角橫吹曲》。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,以下是 小編整理木蘭詩最后一段演變而來的成語,歡迎欣賞!
《木蘭詩》的最后一段是:
“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。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雌雄?”
此段所演變的'成語就是:“撲朔迷離”
撲朔迷離 讀 音 pū shuò mí lí
釋 義
撲朔:動彈;迷離:瞇著眼。原指難辨兔的雄雌,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。后來形容事情錯綜復(fù)雜,不容易看清真相。
出 處
南宋·郭茂倩《樂府詩集·橫吹曲辭五·木蘭詩》:“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。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
用 法
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事情雜亂
示 例
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第23章:“踩著鼓點,操練起來,由慢而快,~,看得人眼花繚亂!
敵軍卻始終~,不知我軍主力所在。(楊至城《巧使敵人就范》)
近義詞
虛無縹緲、眼花繚亂、錯綜復(fù)雜
反義詞
一清二楚、一目了然、顯而易見
故 事
從前北方地區(qū)因為遭到外族入侵,朝廷只好到每家都征兵,木蘭見家里父親年邁,弟弟很少,只好女扮男裝從軍,立下很大戰(zhàn)功回家,都沒有知道她是女人,自豪地說:“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。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
出處:
宋代郭茂倩編的《樂府詩集》,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民歌——《木蘭詩》。
唧唧復(fù)唧唧,木蘭當(dāng)戶織,不聞機杼聲,唯聞女嘆息。問女何所思,問女何所憶。女亦無所思,女亦無所憶。昨夜見軍帖,可汗大點兵。軍書十二卷,卷卷有爺名。阿爺無大兒,木蘭無長兄。愿為市鞍馬,從此替爺征。
東市買駿馬,西市買鞍韉;南市買轡頭,北市買長鞭。旦辭爺娘去,暮宿黃河邊;不聞爺娘喚女聲,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;旦辭黃河去,暮宿黑山頭;不聞爺娘喚女聲,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。萬里赴戎機,關(guān)山度若飛。朔氣傳金柝,寒光照鐵衣。將軍百戰(zhàn)死,壯士十年歸。
歸來見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策勛十二轉(zhuǎn),賞賜百千強?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。愿馳千里足,送兒還故鄉(xiāng)。
爺娘聞女來,出郭相扶將;阿姊聞妹來,當(dāng)戶理紅妝;小弟聞姊來,磨刀霍霍向豬羊。開我東閣門,坐我西閣床;脫我戰(zhàn)時袍,著我舊時裳;當(dāng)窗理云鬢,對鏡帖花黃;出門看火伴,火伴皆驚忙: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蘭是女郎。
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;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
創(chuàng)作背景
《木蘭詩》產(chǎn)生的時代眾說紛紜,但據(jù)其最早著錄于陳釋智匠所撰的《古今樂錄》,可證其產(chǎn)生之時代不晚于陳。詩中稱天子為“可汗”,征戰(zhàn)地點皆在北方,則其產(chǎn)生之地域在北朝。詩中有“旦辭黃河去,暮至黑山頭”,“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”語。黑山即殺虎山,在今內(nèi)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,去黃河不遠。燕山指燕然山,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。據(jù)此,《木蘭詩》中之戰(zhàn)事,當(dāng)發(fā)生于北魏與柔然之間。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,立國一百五十八年(394—552)間,與北魏及東魏、北齊曾發(fā)生過多次戰(zhàn)爭。而最主要之戰(zhàn)場,正是黑山、燕然山一帶。北魏神麚二年(429),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,便是“車駕出東道,向黑山”,“北度燕然山,南北三千里”(《北史·蠕蠕傳》,蠕蠕即柔然)。
此詩收入《樂府詩集》的《橫吹曲辭·梁鼓角橫吹曲》中,至唐代已廣為傳誦,唐人韋元甫有擬作《木蘭歌》,可以為證。學(xué)者們大都認為,《木蘭詩》產(chǎn)生于北魏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