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荒涼的地方打一成語
成語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結(jié)構(gòu)形式和固定的說法,表示一定的意義,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(yīng)用的,承擔主語、賓語、定語等成分。下面為大家?guī)砹俗罨臎龅牡胤酱蛞怀烧Z,歡迎大家參考閱讀!
最荒涼的地方打一成語:
不毛之地
不毛之地,不毛:不長草,寸草不生的荒地。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。形容貧瘠荒涼不長莊稼的地方,廢棄的土地。語出《三國演義》:“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鄉(xiāng)。”
【注音】
bù máo zhī dì
【典故】
錫(賜)之不毛之地。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二年》
【釋義】
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。形容荒涼、貧瘠。
【用法】
作主語、賓語;形容荒涼或未開墾的土地。
【結(jié)構(gòu)】
偏正式。
成語資料
【拼音】
bù máo zhī dì
【釋義】
不毛:不長草。不生長草木莊稼的'荒地。形容某地荒涼、貧瘠。
【英文】
sterile land;barren land;wasteland;wastes;(Am.)bad lands
【近義詞】
寸草不生、窮山惡水、窮鄉(xiāng)僻壤
【反義詞】
肥田沃土、魚米之鄉(xiāng)、天府之國
成語出處
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二年》
莊王伐鄭,勝乎皇門,放乎路渠。鄭伯肉袒,左執(zhí)茅旌,右執(zhí)鸞刀,以逆莊王。曰:“寡人無良邊垂之臣,以干天禍,是以使君王沛焉,辱到敝邑。君若矝此喪人,錫(賜)之不毛之地,使帥一二耋老而妥焉,請唯君王之命!鼻f王曰:“君之不令臣,交易為言,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,而征至乎此!鼻f王親自手旌,左右撝軍,退舍七里。
譯文
春秋末年,占據(jù)天下之中樞位置的鄭國,夾在晉楚兩強之間,左右為難,只能看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。公元前597年春天,因為鄭國和晉國結(jié)盟了,楚莊王就率領(lǐng)大軍打過來了。鄭國一面向晉國求救,一面拼命抵抗。楚軍圍攻鄭國國都(今鄭州新鄭市)三個月,鄭襄公看看晉國救兵還不來,看看城內(nèi)已無可戰(zhàn)之兵,已無可吃之糧,再也受不了楚莊王的拳頭了,只好光了膀,左手持降旗,右手持鸞刀,打開城門投降。見了前來受降的楚莊王,鄭襄公說:“寡人是沒有才能的邊陲小臣,惹得天降大禍,讓君王屈尊到了我們這個小城。君王如果能憐憫我這不祥之人,給我一塊不毛之地,讓我和幾個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夠安度晚年,我們將惟命是從!
成語辨析
不可寫成“不茅之地”。
成語示例
南方~,瘴疫之鄉(xiāng);丞相秉鈞衡之重任,而自遠征,非所宜也。(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七回)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。(諸葛亮《出師表》)例句
這里原是不毛之地,現(xiàn)已一片蔥蘢,儼然成為綠洲。
◎內(nèi)蒙古經(jīng)歷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數(shù)次集中開發(fā)∶50年代以包鋼和大興安嶺為中心的開發(fā)建設(shè),形成了百萬人口的草原鋼城包頭和國內(nèi)最大的森工基地,分別帶動了數(shù)萬平方公里的經(jīng)濟繁榮;60年代的三線建設(shè),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形成了工業(yè)城市烏海;80年代,鄂爾多斯高原的煤炭油氣資源的開發(fā),把曾經(jīng)是內(nèi)蒙古最貧困最落后的地方建設(shè)成現(xiàn)在經(jīng)濟發(fā)展速度最快的地方。
◎陜西北部的毛烏素沙漠是全國十大沙漠之一,由于歷代濫墾,使數(shù)百萬畝良田被流沙吞沒,成為"四望黃沙,不產(chǎn)五谷"的不毛之地。
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惠勒最早認為黑洞是"不毛之地"(NOHair),只有質(zhì)量、電荷和角動量等3個基本量為黑洞所保留,并可被遙遠觀測者所測量。
【最荒涼的地方打一成語】相關(guān)文章:
關(guān)于描寫荒涼的成語及解釋12-01
口打一成語答案09-20
李龜年打一成語的謎語09-20
草船借劍打一成語謎語02-28
聾打一成語是什么的謎語09-25
吃棗子不吐核打一成語的謎語09-20
科目四最容易掛科的地方有哪些12-12
門口有個市字打一成語的謎語答案09-25
兩張地圖一把匕首打一成語的謎語10-08
兩個太陽打一成語是什么的謎語09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