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成語
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。成語,眾人皆說,成之于語,故成語。成語多為四字,亦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。下面小編整理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成語,歡迎大家閱覽。
視而不見聽而不聞
成語解釋: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
成語出處: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!
成語簡拼:SEBJEBW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成語字數:八字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。
成語結構:復句式成語
成語年代:古代成語
近義詞: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
成語例子:秦牧《核心》:“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會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!
英語翻譯:see and hear it without taking any notice
翻譯:
之所以說修養(yǎng)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,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;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;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;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。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:雖然在看,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;雖然在聽,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;雖然在吃東西,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。所以說,要修養(yǎng)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。
讀解:
正心是誠意之后的進修階梯。
誠意是意念真誠,不自欺欺人。但是,僅僅有誠意還不行。因為,誠意可能被喜怒哀樂懼等情感支配役使,使你成為感情的奴隸而失去控制。
所以,在“誠其意”之后,還必須要“正其心”,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(理智)來駕馭感情,進行調節(jié),以保持中正平和的.心態(tài),集中精神修養(yǎng)品性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理與情,正心和誠意不是絕對對立,互不相容的。朱熹說:喜怒哀樂懼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,但是,一旦我們不能自察,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動,便會使心思失去端正。所以,正心不是要完全摒棄喜怒哀樂俱等情欲,不是絕對禁欲,而是說要讓理智來克制、駕馭情欲,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,從而做到和諧地修身養(yǎng)性。
也就是說,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,不要三心二意,不要為情所牽,“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 其味”。(這幾句后來成了相關成語和名言,用來生動地描畫那種心神不屬,思想不集中的狀態(tài),是教書先生在課堂上批評學生的常用語言。)
這樣來理解,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沒有什么神秘感了罷。
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成語】相關文章:
成語解釋09-16
成語偃革為軒解釋12-02
苦盡甜來成語解釋12-01
案無留牘成語解釋12-01
簡賢附勢成語解釋12-01
姑置勿論成語解釋12-01
油頭滑腦成語解釋12-01
負險不賓成語解釋12-01
儉故能廣成語解釋12-01
唇干口燥成語解釋12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