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(guān)推薦
讓三讓再的成語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(xué)習(xí)中,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(jīng)典的成語吧,成語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結(jié)構(gòu)形式和固定的說法,你知道經(jīng)典的成語有哪些嗎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三讓再的成語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
【成語意思】:見“讓再讓三”。
【用法分析】:讓三讓再作定語、狀語;用于處事。
【成語來源】:康有為《大同書》辛部第四章:“且各曹長被舉之人,亦必須讓三讓再以副舉賢若夔龍之美事,及再三為大眾所推乃得受之,以弘讓德而鎮(zhèn)囂爭焉!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成語結(jié)構(gòu)】:聯(lián)合式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近代成語
【成語字?jǐn)?shù)】:四字成語
【成語拼音】:ràng sān ràng zài
【成語聲母】:RSRZ
【讓三讓再的近義詞】:讓再讓三
【近似成語】:
再作馮婦:再作:重做;馮婦:人名。比喻再干舊行業(yè)。
再造之恩:再造:再生。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樣大的恩德。
再衰三竭:竭:盡了。形容力量一再消耗;士氣已經(jīng)低落;無法再振作。
再衰三涸:見“再衰三竭”。
再接再厲:再:繼續(xù);接:接觸;厲:即“礪”;磨快。原指雄雞相斗時(shí);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,F(xiàn)比…
【成語接龍】:
讓三讓再 → 再作馮婦 → 婦人之仁 → 仁義君子 → 子為父隱 → 隱晦曲折 → 折戟沉沙
沙鷗翔集 → 集腋為裘 → 裘馬輕狂 → 狂風(fēng)驟雨 → 雨打風(fēng)吹 → 吹毛洗垢 → 垢面蓬頭
頭上著頭 → 頭出頭沒 → 沒心沒肺 → 肺腑之言 → 言從計(jì)聽 → 聽而不聞 → 聞寵若驚
驚神泣鬼 → 鬼爛神焦 → 焦思苦慮 → 慮周藻密 → 密不可分 → 分情破愛 → 愛如己出
出師不利 → 利用厚生 → 生生死死 → 死不回頭 → 頭昏腦悶 → 悶悶不樂 → 樂而忘死
【文言文】:
爾時(shí)南中臣民,襄助慟如喪考妣,無不拊膺切齒,欲悉東南之甲,立翦兇仇。而二三老臣,謂國破家亡,宗社為重相與迎立今上,以系中外之心。今上非他,神宗之孫,光宗猶子,而大行皇帝之兄也。名正言順,天與人歸。五月朔日駕臨南都,萬姓夾道歡呼,聲聞數(shù)里。群臣勸進(jìn),今上悲不自勝,讓再讓三,僅允監(jiān)國。迨臣民伏闕屢請,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。從前鳳集河清,瑞應(yīng)非一,即告廟之日,紫氣如蓋,祝文升霄,萬目共瞻,欣傳盛事。大江涌出枏梓數(shù)十萬章,助修宮殿,豈非天意也哉!越數(shù)日,遂命法視師江北,刻日西征。忽傳我大將軍吳三桂借兵貴國,破走逆賊,為我先皇帝發(fā)喪成禮,掃汪宮闕,扶輯群黎,且罷薙發(fā)之令,示不忘本朝。此等舉動,振古鑠今,凡為大明臣子,無不長跑北向,頂禮加額,豈但如明諭所云“感民圖報(bào)”已乎!謹(jǐn)于八月,繕治筐篚,遣使犒師,兼欲請命鴻裁,連兵西討。是以王師即發(fā),復(fù)次江淮,乃辱明誨,引《春秋》大義來相詰責(zé),善哉言乎!推而言之,然此文為列國君薨,世子應(yīng)立,有賊未討,不忍死其君者立說耳!若夫天下共主,身殉社稷,青宮皇子,慘變非常,而猶拘牽不即位之文,坐昧大一統(tǒng)之義,中原鼎沸,倉卒出師,將何以維系人心,號召忠義?紫陽《綱目》,踵事《春秋》,其間特書,如莽移漢鼎,光武中興;來丕廢山陽,昭烈踐祚;懷愍亡國,晉元嗣基;徽欽蒙塵,宋高纘統(tǒng)。是皆于國仇未翦之日,亟正位號,《綱目》未嘗斥為自立,率皆以正統(tǒng)予之。甚至如玄宗幸蜀,太子即位靈武,議者疵之,亦未嘗不許以行權(quán),幸其光復(fù)舊物也。